向量,矩阵,数组,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从数学角度来说)? 请问在线性代数里,元素、向量、矩阵各是什么关系呢?在写总结笔...
很简单:在线性代数中所说的向量已经完全抽象化了。翻开你的线性代数书,找到线性空间(又叫向量空间)的定义,看看全体实数矩阵的集合在加法和标量乘法下是否就是线性空间。答案是肯定的。因而其元素,在这里是矩阵,就被称为向量了。
数学学习,从某个角度看,就是概念不断扩展和衍生的过程。当谈到数时,一个小学生首先想到的是1,2,3或者小数和分数,他不会想到复数,而你肯定想到的比他多。向量的概念也是类似的。在你脑袋里根深蒂固的向量的概念必须是那种几何向量,也就是箭头,现在你需要把它扩展了。
我晕。。你这是小学生问题还是中学生问题还是大学生问题还是研究生问题??对不同人回答可能是不同的哦~
元素:是组成向量、矩阵的基本单位。向量和矩阵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在线性代数里。这些元素都是数。可以是整数,实数,甚至复数。狭义的理解:元素就是数。
向量:就是n个数排成一排,或者一列。它代表n维矢量。矢量有大小有方向。矢量的大小用范数表达。我们一般说得长度是2范数。矢量(向量)是线性代数的最基本的概念。向量代表什么那就不好说了。看你的数学模型了。线性代数、矩阵分析可以用来解决任何线性的数学模型。具体意义因实际模型而不同。中学教科书上一般会以2维3维空间的矢量来进行简单的阐述。但是这太小儿科了。。。如果是大学僧,那么n惟向量就是n维向量空间中最基本的单位。所有的n维向量(矢量)构成了完整的n维向量空间。
矩阵:mxn 排列的数阵。它也是由元素组成的。当然也可以看成是由n个列向量或者m个行向量组成的。那么向量就可以看成一种特殊的矩阵。。矩阵的意义那就更依赖于具体问题了。脱离了具体实际问题。矩阵没有任何物理意义。从数学的角度看,矩阵代表了线性变换。比如y = A*x 。A就代表了将向量x通过一系列的线性变换,变成y。硬要说矩阵的意义。那就是线性变换。关键词是“线性”。非线性变化是不能写成矩阵乘法的。
矩阵的维度和记法
矩阵的维度被定义为它包含了多少行多少列,一个 r x c 矩阵有r行c列。用黑体大写字母表示矩阵,如:M、A、R。需要引用矩阵的分量时,采用下标法,常使用对应的斜体小写字母,如下面的3 x 3矩阵所示:
方阵
行数和列数相同的矩阵称作方阵,方阵的对角线元素就是方阵中行号和列号相同的元素。其他元素均为非对角元素,简单的说,方阵的对角元素就是方阵对角线上的元素。
如果所有非对角元素都为0,那么称这种矩阵为对角矩阵。单位矩阵是一种特殊的对角矩阵,n维单位矩阵记作In,是nxn矩阵,对角线元素为1,其他元素为0.
单位矩阵非常特殊,因为它是矩阵的乘法单位元。其基本性质是用任意一个矩阵乘以单位矩阵,都将得到原矩阵。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单位矩阵对矩阵的作用就犹如1对于标量的作用。
向量作为矩阵使用
矩阵的行数和列数可以是任意正整数,当然也包括1。一个n维向量能被当作 1 x n 矩阵或 n x 1 矩阵。1 x n 矩阵称作行向量,n x 1 矩阵称作列向量。行向量平着写,列向量竖着写。
转置
考虑一个 r x c 矩阵M,M的转置记作MT,是一个 c x r 矩阵,它的列由M的行组成,可以从另一方面理解,即沿着矩阵的对角线翻折。
对于向量来说,转置将使行向量变成列向量,使列向量成为行向量,见公式7.3:
标量和矩阵的乘法
矩阵M能和标量k相乘,结果是一个和M维数相同的矩阵。矩阵和标量相乘的记法如公式7.4所示,标量经常写在左边,不需要写乘号。这种乘法法则很直观,即用k乘以M中的每个元素。
矩阵乘法
某些情况下,两个矩阵能够相乘,决定矩阵能否相乘以及怎样计算结果的法则初看起来有些奇怪。一个r x n矩阵A能够乘以一个n x c矩阵B,结果是一个r x c矩阵,记作AB。
例如,设A为4 x 2矩阵,B为2 x 5矩阵,那么结果AB为4 x 5矩阵:
如果矩阵A的列数和B的行数不匹配,则乘法AB无意义。
矩阵乘法计算如下:记r x n矩阵A与n x c矩阵B的积r x c矩阵AB为C。C的任意元素Cij等于A的第i行向量与B的第j列向量的点乘结果。
正式定义为:
Jim Peng 的 3D数学---矩阵的几何解释一般来说,方阵能描述任意线性变换。线性变换保留了直线和平行线,但原点没有移动。线性变换保留直线的同时,其他的几何性质如长度、角度、面积和体积可能被变换改变了。从非技术意义上说,线性变换可能“拉伸”坐标系,但不会“弯曲”或“卷折”坐标系。
矩阵是怎样变换向量的
向量在几何上能被解释成一系列与轴平行的位移,一般来说,任意向量v都能写成“扩展”形式:
另一种略有差别的形式为:
注意右边的单位向量就是x,y,z轴,这里只是将概念数学化,向量的每个坐标都表明了平行于相应坐标轴的有向位移。
让我们将上面的向量和重写一遍,这次分别将p、q、r定义为指向+x,+y和+z方向的单位向量,如下所示:
v = xp + yq + zr
现在,向量v就被表示成向量p,q,r的线性变换了,向量p,q,r称作基向量。这里基向量是笛卡尔坐标轴,但事实上,一个坐标系能用任意3个基向量定义,当然这三个基向量要线性无关(也就是不在同一平面上)。以p、q、r为行构建一个3 x 3矩阵M,可得到如下矩阵:
用一个向量乘以该矩阵,得到:
如果把矩阵的行解释为坐标系的基向量,那么乘以该矩阵就相当于执行了一次坐标转换,如果aM=b,我们就可以说,M将a转换到b。
从这点看,术语“转换”和“乘法”是等价的。
坦率地说,矩阵并不神秘,它只是用一种紧凑的方式来表达坐标转换所需的数学运算。进一步,用线性代数操作矩阵,是一种进行简单转换或导出更复杂转换的简便方法。
矩阵的形式:
基向量[1, 0, 0], [0, 1, 0], [0, 0, 1]乘以任意矩阵M:
用基向量[1, 0, 0]乘以M时,结果是M的第1行。其他两行也有同样的结果,这是一个关键的发现:矩阵的每一行都能解释为转换后的基向量。
这个强有力的概念有两条重要性质:
1、有了一种简单的方法来形象化解释矩阵所代表的变换。
2、有了反向建立矩阵的可能 ---- 给出一个期望的变换(如旋转、缩放等),能够构造一个矩阵代表此变换。我们所要做的一切就是计算基向量的变换,然后将变换后的基向量填入矩阵。
首先来看看2D例子,一个2 x 2矩阵:
这个矩阵代表的变换是什么?首先,从矩阵中抽出基向量p和q:
p = [2 1]
q = [-1 2]
图7.1以“原”基向量(x轴,y轴)为参考,在笛卡尔平面中展示了这些向量。
、
如图7.1所示,x基向量变换至上面的p向量,y基向量变换至q向量。所以2D中想象矩阵的方法就是想象由行向量构成的“L”形状。这个例子中,能够很清楚的看到,M代表的部分变换是逆时针旋转26度。
当然,所有向量都被线性变换所影响,不只是基向量,从“L”形状能够得到变换最直观的印象,把基向量构成的整个2D平行四边形画完整有助于进一步看到变换对其他向量的影响,如图7.2所示:
平行四边形称作“偏转盒”,在盒子中画一个物体有助于理解,如图 7.3 所示:
很明显,矩阵M不仅旋转坐标系,还会拉伸它。
这种技术也能应用到3D转换中。2D中有两个基向量,构成"L"型;3D中有三个基向量,它们形成一个”三脚架“。首先,让我们展示出一个转换前的物品。图7.4展示了一个茶壶,一个立方体。基向量在”单位“向量处。
(为了不使图形混乱,没有标出z轴基向量[0, 0, 1],它被茶壶和立方体挡住了。)
现在,考虑以下3D变换矩阵:
从矩阵的行中抽出基向量,能想象出该矩阵所代表的变换。变换后的基向量、立方体、茶壶如图7.5所示:
这个变换包含z轴顺时针旋转45度和不规则缩放,使得茶壶比以前”高“。注意,变换并没有影响到z轴,因为矩阵的第三行是[0, 0 , 1]。
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
不能说你的理解有问题,但我建议你这样理解
向量是有方向的量,可表示成一维数组
他是矩阵的特殊形式(即只有一列,或者一行)
把向量看成矩阵后,向量的内积,加法等运算,都能对应成矩阵的相关运算。表示起来,更方便。
leitingok正解,从数字角度,前两者都是线性关系的一种表示方法——至于数组...只是一种编程语言的名词
矩阵就是由多个向量组成的,把向量放在一起拼起来就是矩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