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超级素材——汪曾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文人
高考作文超级素材——汪曾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文人
一、人物简介
汪曾祺(1920-1997),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1939年夏,汪曾祺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代表作品包括《受戒》《沙家浜》《大淖记事》《黄油烙饼》《葡萄月令》等。1997年5月16日因病去世,享年77岁。
二、生平轶事
生活雅趣:汪曾祺对待生活有着独特的态度。他的小女儿汪朝曾讲述过一件事,汪曾祺为来访的同事准备了一盘蜂蜜小萝卜作为招待,尽管同事一个没吃,汪曾祺却认为这比削苹果更雅致。这种对生活的细致品味,体现了汪曾祺独特的文人情怀。
乐观豁达:汪曾祺晚年时,有一次酒喝多了,回家的路上不慎跌倒。他首先想到的是能否站起来,站起来后还试着走了几步,确认没事后才回家。回家后,他在镜子前左照右照,检查脸上是否跌破,这种乐观豁达的心态令人敬佩。
不拘小节:“文革”时期,汪曾祺在家中喝酒时,头顶的电棒管子忽然掉下来,他却不以为意,继续哼京剧。这种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从容不迫的态度,展现了汪曾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率真随性:汪曾祺在与朋友相处时,总是表现出率真随性的性格。有一次他去北京大学找同学朱德熙,朱德熙不在家,他便在客厅里等。等了半天不见人回,他便自己打开酒柜里的好酒喝起来,还叫朱德熙的儿子上街买两串铁麻雀作为下酒菜。这种不拘小节的作风,让人感受到汪曾祺的真诚与洒脱。
淡泊名利:汪曾祺在徽州游玩时,与陪同的小青年程鹰一起买烟,他随意地从口袋里抓出一把钱,数也不数就推给卖烟的人。这种淡泊名利、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正是汪曾祺作为纯粹文人的体现。
三、经典语录
- 有人说故事像说着自己,有人说着自己像说故事。——《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
-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冬天》
- 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文与画》
- 写小说就是要把一件平平淡淡的事说得很有情致(世界上哪有许多惊心动魄的事呢)。惟悠闲才能精细,不要着急。——《岁朝清供》
- 一个人口味最好杂一点,耳音要好一些,能多听懂几种方言。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五味》
-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世界很平常。——《一辈古人》
- 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跑警报》
- 多年父子成兄弟。——《多年父子成兄弟》
- 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徙》
- 活在世上,你好像随时都在期待着,期待着有什么可以看一看的事。——《邂逅》
四、素材运用
原则:汪曾祺在送字画与人时,是有选择性的。他从不以卖字画为生,对于想购买他字画的人,他会婉转地拒绝,并介绍他们去找其他画家。这种坚持原则、不为金钱所动的精神,体现了汪曾祺作为文人的高洁品质。
激励:在沈从文的鼓励和帮助下,汪曾祺在困境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这种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勇于追求梦想的精神,对于广大青年学子来说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
从容:汪曾祺在被下放到张家口沙岭子劳动期间,面对寂寞单调的生活,他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将这段经历视为“神仙过的日子”。这种从容面对困境、积极寻找生活乐趣的精神风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腼腆:汪曾祺在面对老太太的质问时,像个做错事的小学生一样不知所措。这种腼腆的性格特点,反而增添了他的可爱之处,让人感受到他作为文人的纯真与质朴。
平淡:汪曾祺将一切青云与低谷完全看淡,举重若轻。他追求的是平淡的生活境界,而不是真的人生如坦途。这种平淡的心态和境界,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会放慢脚步、调整心态、享受平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