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名字带有“”正”的有哪些 古代名人的字号都有哪些?
张居正(1525年-1582年),
字叔大,号太岳,汉族,幼名张白圭。祖籍安徽凤阳 ,出生于明代湖广江陵(今属湖北省荆州市),时人又称张江陵。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
法正(176年-220年), 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东汉末年谋士。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后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后,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追谥为翼侯,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法正善于奇谋,被陈寿称赞为可比曹操帐下的程昱和郭嘉。 吕蒙正(944年 - 1011年), 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北宋初年宰相。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丁丑科状元。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三次登上相位,封许国公,授太子太师。吕蒙正宽厚正直,对上遇礼敢言,对下宽容有雅。卒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谥文穆,赠中书令。 正昂(?年-223年), 三国时的蜀汉建宁郡太守。223年,蜀汉皇帝刘备因夷陵之战中大败,在永安病逝。同年夏天,益州郡统帅雍闿听到刘备逝世的消息,心生叛意。不久,雍闿杀死建宁太守正昂。 留正(1129年-1206年), 出生于泉州永春,南宋永春昭善里留湾(今永春县桃城镇留安村)人,乃五代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六世孙。卒年七十八岁。主仕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累官签书枢密院院事、右丞相、左丞相、少师、观文殿学士等职,先后受封申国公、卫国公、魏国公,卒赠太师,谥忠宣,绍熙初,拜左丞相,谨法度,惜名器,毫发不可干以私;引赵汝愚与之共政。孝宗疾革,数请车驾过宫。帝拂衣起,正引裾泣谏,退再上疏,言极激切。嘉泰元年(1201年)封魏国公,进少师、观文殿学士。卒,谥忠宣。正著有诗、文、奏议、外制二十卷,《宋史本传》行于世。 张正甫(751年-834年), 字践方,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德宗贞元二年(786)丙寅科状元及第。 周正, 字公端, 号方山,清代莱阳(今山东省莱阳市)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进士,授蒲城县知县,著有《取此居文集》、《偶成轩集草》等。周正曾来崂山游览太平宫等处,留有五言古诗《太平宫》。 赵正, 三国时,蜀汉杨仪的都尉。亮卒于敌场。仪既领军还,又诛讨延,自以为功勋至大,宜当代亮秉政,呼都尉赵正以周易筮之,卦得家人,默然不悦。 郤正(?-278年),本名郤纂,字令先,司州河南郡偃师县(今河南省偃师市)人,三国时期学者、官员。少好学,广读古籍。弱冠即善写文章,为蜀汉朝廷征为秘书吏,官至秘书令。公元263年(景耀六年),曹魏攻伐蜀汉,后主刘禅投降,郤正为之撰写投降书。后随刘禅前往洛阳,受封关内侯,得晋武帝司马炎赏识,任巴西郡太守,公元278年(咸宁四年)去世。为人不重名利,曾作《释讥》,表明自己淡泊之心境;又醉心于文学,共作诗歌、论著、辞赋等近百篇,但多散佚于后世。 吴正(1398~1454) , 字希纯,号静斋。南岑吴氏义房里仁世祖。明正统丁巳被举荐博学鸿词入翰林院,1443年简修玉牒入文渊阁,1445年擢中书舍人。自小热爱绘画,临摹画谱,擅画人物肖像,逼真传神。所画人物采用藏头鼠尾描技法,行笔顿挫有致,笔法豪放苍劲,成为浙派重要人物。明正统初年,吴希纯被荐入翰林院,授中书舍人,成为宫廷的专业画家。 王正, 临安(今浙江杭州)刻工,绍兴三年(1133年)刻湖州版新唐书,十五年(1145)刻绍兴版尚书正等书。 《宋元考古学初稿》。 韦正矩(?年-663年), 或作韦政举,唐太宗李世民嫡女新城公主第二任丈夫。唐朝太子(李建成)家令、彭城郡公韦庆嗣之子,属于韦氏的彭城公房。驸马长孙诠被杀后,在东阳公主的推荐下尚唐太宗嫡女新城公主,因此连升八级为正三品殿中监。龙朔三年(663年)三月,新城公主病逝于新城病亡于长安通轨坊南园,终年三十岁。在此之前新城公主已经患病,并且期间高宗为其建造建福寺祈福。妹妹的离世,令唐高宗悲痛不已,于是迁怒驸马韦正矩,认为是他导致了公主死亡。有司审问之下,韦正矩不能辩,高宗盛怒之下,赐死韦正矩。 沈正(413—455), 字符直。南朝宋武康人。沈渊子之子。弱冠,州辟从事。出为始宁、乌伤、娄令,母忧去职。毕,为随王刘诞后军安南行参军。刘诞镇会稽,复参安东军事。元嘉三十年(453),元凶弑立,分江东为会州,以刘诞为刺史。刘诞犹预未决。会寻阳义兵起,宋孝武帝刘骏使至,刘诞乃加沈正宁朔将军,领军继刘季之。刘诞入为骠骑大将军,沈正为中兵参军,迁长水校尉。孝建元年(454),移青州镇历城,临淄地空,除宁朔将军,齐(今山东临淄)、北海(今山东昌)二郡太守,委以全齐之任。未拜,二年卒,时年四十三。 杨正, 唐穆宗时人。工楷书,长庆二年(822)李宗闵所撰唐太保李良臣碑,为其所书。《金石表》。 吕正, 字晦文,南安朴里人,吕大奎第三子。自幼受父祖节义熏陶,久负英雄志,发奋攻书,学兼文武。得驸马都尉杨镇及其夫人赵主赏识,招为女婿。是时元兵攻破临安(今浙江杭州),幼主入闽至福州建立新朝,宋室危在旦夕。吕正组织民众千人抗元护驾,因功受封恭懿侯。祥兴二年(1279年),陆秀夫抱幼主于崖山投海殉国,宋朝告亡。宋亡后,吕正易名七十四,继续联络各地爱国志士,坚持抗元,历时四十余载。至老病笃,退隐水头御望光山寂寞村。
1、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陆游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谓其词“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有手定《剑南诗稿》85卷,收诗9000余首。
又有《渭南文集》50卷、《老学庵笔记》10卷及《南唐书》等。书法遒劲奔放,存世墨迹有《苦寒帖》等。
3、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
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传世。
4、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5、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
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
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居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陆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纳兰性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雪芹
法正:三国蜀汉尚书令、护军将军
吕蒙正:北宋宰相、太子太师,封许国公
正帛:后魏永昌太守
正昂:三国蜀汉益州太守
正复:明朝洪武年间举人
吕蒙正,张居正
张居正,吕蒙正
张居正,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