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诫子书》的成语 诫子书出自本文的成语是什么,请加以解释
1、淡泊明志 [ dàn bó míng zhì ] 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宁静致远 [ níng jìng zhì yuǎn ] 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树立远大的目标。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jìng yǐ xiū shēn,jiǎn yǐ yǎng dé ] 指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扩展资料《诫子书》作于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是诸葛亮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文章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作品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这些都是这篇文章的特出之处。
一沐三握发 ,一饭三吐哺: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
博闻强记 :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淡泊明志:淡泊:生活俭朴。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
宁静致远:宁静:内心安定清静,才能实现远大理想。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一、淡泊明志
释义: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戒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例句:对追求功名利禄的人,送给他一句格言:淡泊明志。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指不追求名利。
二、宁静致远
释义: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树立远大的目标。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例句:他待人谦恭谨慎;学习孜孜不倦;生活简单朴素,有宁静致远的精神境界和严谨自律的道德品质。
三、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释义: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
出处:三国·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扩展资料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如下: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1、静以修身
读音:jìng yǐ xiū shēn。
释义: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出处释义: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
2、俭以养德
读音:jiǎn yǐ yǎng dé。
释义: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出处释义: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3、淡泊明志
读音:dàn bó míng zhì。
释义: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处释义: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长期刻苦努力而实现远大理想。
4、宁静致远
读音:níng jìng zhì yuǎn。
释义:意思是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 有所作为。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处释义: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长期刻苦努力而实现远大理想。
扩展资料
《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释义: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诸葛亮的《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淡泊明志 与宁静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