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名人录-徐寿辉
中华名人录-徐寿辉
徐寿辉(?—1360),又名真一(或作真逸),湖北罗田(今湖北东北部)人,以贩布为业,是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
一、起义背景与领袖地位的确立
公元1351年(至正十一年)五月,刘福通等人在颖州(今安徽阜阳)起义。同年八月,袁州和尚彭莹玉和麻城人邹普胜也发动起义,宣传“弥勒下生,当为世主”,烧香聚众,以红巾为号。徐寿辉参与了这次起义的发动,因其相貌奇特,体态魁伟,被推为领袖。九月,起义军攻占蕲州(今湖北蕲春)及黄州路。十月,徐寿辉被拥戴称帝,以蕲水为都,国号天完,建元治平。“天完”寓意压倒、制服“大元”。
二、天完政权的建立与扩张
天完红巾军有比较完备的军政机构,在中央设莲台省,下设礼、户、吏、刑、兵、工六部,邹普胜被任命为太师。徐寿辉称帝后不久,天完红巾军攻克饶州、信州等地,并于1352年正月遣将分兵四出,短期内连下湖广、江西两行省的汉阳、武昌、兴国、安陆、河阳、中兴、江州、袁州、南康、岳州等地。天完红巾军将领赵普胜等以巢湖为据地,队伍号称百万。另一支天完起义军经湖南打到广西,还有一支攻入福建。天完红巾军“摧富益贫”的口号和行动,得到了广大贫苦人民的支持。
三、天完政权的挫折与复兴
然而,各路红巾军所占城邑往往不加防守,导致占而复失。1353年十二月,元江浙行省平章卜颜帖木儿等联军攻打蕲水,天完政权四百余官员被害。徐寿辉逃入黄梅山以及河阳等地,后来慢慢恢复力量。1356年正月,天完国丞相倪文俊壮大了势力,迎徐寿辉重新建都于汉阳。随后,天完红巾军主力又连克常德、沅州、辰州、衡州、岳州、峡州诸地。
四、陈友谅的崛起与徐寿辉的陨落
1357年九月,倪文俊谋害徐寿辉未成,逃奔黄州,后被其部将陈友谅所杀。陈友谅自称宣慰使,继称平章。1358年正月,陈友谅与赵普胜等攻破安庆,四月攻下龙兴(今江西南昌),后连克江西诸路。徐寿辉想迁都龙兴,但陈友谅不从。赵普胜于1359年九月被陈友谅谋害于安庆。同年十二月,陈友谅设伏杀尽徐寿辉部属,惟存寿辉一人。陈友谅继而挟持徐寿辉,以江州为都城,使他只拥有虚位,而自称汉王。
1360年三月,陈友谅又挟持徐寿辉东下,攻克太平,于五月进驻采石矶。陈友谅遣人在舟中用铁挝击毙徐寿辉,并随即以采石五通庙为行殿,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汉,改年号为大义。天完红巾军很多将士因此离心而去。
五、历史影响与评价
徐寿辉领导的元末农民起义,对元朝的统治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虽然天完政权最终未能推翻元朝,但徐寿辉及其起义军为后来的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徐寿辉作为元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其英勇无畏、反抗压迫的精神,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综上所述,徐寿辉是元末农民起义的重要领袖之一,他领导的起义军对元朝的统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虽然天完政权最终未能成功推翻元朝,但徐寿辉及其起义军的历史功绩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篇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