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年间,被咸丰帝改名为永安寨的是哪个乡镇 清朝年间,被咸丰帝改名为“永安寨”的是现在哪个乡镇

作者&来源:蒙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2025-10-14
36,清朝年间,被咸丰帝改名叫“永安寨”的是哪个乡镇~

龙王尖石镇。
清朝年间,被咸丰帝改名叫“永安寨”的是龙王尖石镇。
龙王尖石寨,又名永安寨或永安寨城堡,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李集街道东北和长轩岭街道西的交界处。北枕旷山,南瞻武汉,东眺木兰山、木兰湖。主峰龙王尖海拔385.6米,为大别山余脉。龙王尖石寨,始建于景泰七年(1456年)。石寨的围城周长12.5千米,圈地1.5余平方公里。

龙王尖石寨

又名永安寨或永安寨城堡,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李集街道东北和长轩岭街道西的交界处。北枕旷山,南瞻武汉,东眺木兰山、木兰湖。主峰龙王尖海拔385.6米,为大别山余脉。龙王尖石寨,始建于景泰七年(1456年)。石寨的围城周长12.5千米,圈地1.5余平方公里。
龙王尖石寨修建充分考虑其在居住、经商、娱乐等多方面的功能。寨内就分地势、地段、村湾、人员、财物等不同情况,共建了用于驻扎乡勇、存放武器、居住、议事、治安、经商、圈畜、娱乐的大小石板屋1200余间。这些石板屋单间面积最宽的达110平方米,最小的不足4平方米。咸丰末年,在寨东桐子岗,杜承绪借这些石屋,还承建了一条包括经营客栈、医药店、杂货店、当铺、铁匠铺、裁缝铺、木匠铺、磨坊、酒坊、染行、赌场的街道,时称天街或生意街。
咸丰九年(1859年),湖广总督官文曾为建设中的龙王尖石寨题写了“固若金汤”的匾牌一块,以示褒奖。龙王尖石寨在建修过程中,就已成为周边民众“避匪”、“躲长毛”的“难民集中营”。难民最多时,达数万之众。明末至清同治的200多年间,此处发生大小战事十余次,在诸多次的战斗中,龙王尖乡勇也偶尔取得为数不多的小胜。

龙王尖石寨,又名永安寨或永安寨城堡,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李集街道东北和长轩岭街道西的交界处。北枕旷山,南瞻武汉,东眺木兰山、木兰湖。主峰龙王尖海拔385.6米,为大别山余脉。龙王尖石寨,始建于景泰七年(1456年)。石寨的围城周长12.5千米,圈地1.5余平方公里。
龙王尖石寨,始建于景泰七年(1456年)。代宗朱祁钰后,明朝政治腐败,
社会动乱,不时有匪盗来黄陂西北乡烧杀抢掠。为“御匪安民”和防范北坡山火再次对龙王庙构成威胁,1456年冬,龙王尖山周的大姓、大族、大户出资始建龙王尖石寨。当时因资金有限,所建石寨仅在主峰一带,规模不大,寨墙也不甚高大坚固。嘉靖二年(1523年)、崇祯十一年(1638年),石寨有过两次小规模的修缮与扩建,但远远未构成军事防御体系。
石寨的围城周长12.5千米,圈地1.5余平方公里。石寨倚山踞岭,气势磅礴,耸立在云缠雾绕的群峰之上。寨墙由块石、条石、片石大小间压、缝隙填塞碎石土渣干砌而成。寨墙平均高3.5米,全寨共有四大寨门,以南寨门为最大、最牢固、最壮观。石寨按九曲八卦阵建造。寨墙上均砌有“哨口”、“箭窗”、“滚木檑石发座”、“烽火台”等。内墙半腰有1.1至1.4米宽的巡道(也称走道)。哨口、箭窗一般1.8至2米距离一个,主要用于瞭望、发射铳弹和飞箭。烽火台有多座,其中一座置龙王庙峰巅,一座置西寨门。此外,南寨门寨墙上还设有土炮一门。这种城堡式的山寨,易守难攻,即使遭围攻,寨内有粮有水,便于坚守待援,三两月可不出山寨。
黄陂境内有30多座山寨,按照山寨修建的格局,可以分为单落式、双落式、城堡式、关卡式。
黄陂境内最早修建的山寨是木兰山北的谌家寨,修建时间应该在元末宋初,距今大概1000年的时间。最晚停工于黄门冲的大寨,约建于晚清同治时期。
距离岗上村最近的三座山寨:龙王尖石寨、西峰尖山寨以及洪关山寨。这些山寨的修建都与晚清的太平天国运动有关,“防长毛,拒捻军”成为其共同的修建目的。一些较大的山寨如龙王尖、西峰尖,寨内有石庙,可供附近村民上山祷告,求雨或者祈福,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全家平安。
1868年,龙王尖城堡式石寨全面建成后,由于太平军的失败和东西捻军的覆灭,这个“御匪安民”、“防长毛”,后“亦防捻军”的封建地主武装城堡,在结束了它的社会作用后,逐渐失去其存在和再建设的意义,也随即淡出了历史舞台。光绪三年(1877年)后,已成为一个无人居住、茅草丛生的空城堡。
自后100多年来,它所遭受人为和自然的毁坏越来越严重。四大寨门,除北寨门保存较好外,其它寨门几乎面目全非;千余间石板屋,无一间有顶盖、有完壁;旗子岭、东寨门一带的部分寨墙垮毁严重,不少寨墙石被人推下了山坡山沟;寨内除一口塘能装水外,其它塘埂已缺口开洞;古井已淤塞,水深不过尺余;寨墙上的“哨口”、“箭窗”大都被拆毁;烽火台、土炮台、滚木擂石发座难以觅见;门牌匾额除标名“同治二年(1863年)永安砦公局”的石牌找到下落,现存于山东麓长轩岭镇绿林村一游姓农民家里外,诸多门牌匾额尚无下落。寨内昔日四通八达的大小道路已消失在稠密的灌木、藤蔓、野草之中。
龙王尖石寨是黄陂境内建造得最为雄伟壮观的石寨。它较之境内的其它石寨,尚算保存较好——寨墙中下部基本完好,石板屋多数存留半墙以上。作为一种古建筑文化遗存,一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对于研究明清时期、特别是咸丰、同治时武汉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等,均具有一定的价值。

被咸丰帝改名叫“永安寨”的是龙王尖石镇
龙王尖石寨,又名永安寨或永安寨城堡,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李集街道东北和长轩岭街道西的交界处。北枕旷山,南瞻武汉,东眺木兰山、木兰湖。主峰龙王尖海拔385.6米,为大别山余脉。龙王尖石寨,始建于景泰七年(1456年)。石寨的围城周长12.5千米,圈地1.5余平方公里。

  • 36,清朝年间,被咸丰帝改名叫“永安寨”的是哪个乡镇
  • 清朝年间,被咸丰帝改名叫“永安寨”的是龙王尖石镇。龙王尖石寨,又名永安寨或永安寨城堡,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李集街道东北和长轩岭街道西的交界处。北枕旷山,南瞻武汉,东眺木兰山、木兰湖。主峰龙王尖海拔385.6米,为大别山余脉。龙王尖石寨,始建于景泰七年(1456年)。石寨的围城周长12.5千米,圈地1.5余平方公里。

  • 清朝年间,被咸丰帝改名叫“永安寨”的是哪个乡镇
  • 窦堂村 村中近年发现的记载永安寨的青石碑所载,窦堂村原建有坚不可摧的“永安寨”,后毁于五八年浮夸风之黄土搬家,现在村西寨壕犹存。“忠义祠”则毁于清朝末期抵御捻军修筑寨墙。冯氏祭祖庙会始于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9年),乾隆召见冯赞并赐以官职,冯赞无意当官并对皇上说:“我非当官之才...

  • 清朝年间,在柘城被咸丰帝改名叫“永安寨”的是哪个乡镇
  • 龙王尖石寨,又名永安寨或永安寨城堡,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李集街道东北和长轩岭街道西的交界处。距离岗上村最近的三座山寨:龙王尖石寨、西峰尖山寨以及洪关山寨。这些山寨的修建都与晚清的太平天国运动有关,“防长毛,拒捻军”成为其共同的修建目的。一些较大的山寨如龙王尖、西峰尖,寨内有石...

  • 太平乡相关介绍
  • 太平乡位于夏邑县东部,乡政府驻地是太平集,距离县城约9公里。这个名称源于清朝咸丰年间的历史故事。当时,为了镇压捻军,咸丰皇帝派僧格林沁带兵,县方指派土彭振和李芳宣在王庄、崔庄等五个自然村组织农民构筑防御工事,称为“太平寨”,寓意统治者的期望——社会安定。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曾是区、人民...

  • 九如村民俗文化
  • 清朝咸丰年间,正觉庵见证了太平天国起义的英勇事迹,贺县李尚彬在此设立联络点,与义军并肩作战。然而,清兵围攻下,义军寡不敌众,牺牲惨重,部分幸存者逃至永安寨,而九如村的陈世缙兄弟因此遭受杀戮。虽然历史无记载,这段英勇的历史永远被铭记。九如岩洞口高约七米,洞内宽敞,四季温差明显,洞内...

  • 兴宁县志的清
  • 李开阳等率各乡勇合力围击。五日早,举事队伍被击溃,首领刘世俊被擒,解惠州府处死。五月中旬,镇守惠州的中军参将纪大雄率兵来兴驻守,年余后返惠。1651年始,清王朝统辖兴宁,本县奉行顺治年号。顺治十年(1653年),清朝廷于本县举行首次岁试,督学钱朝鼎调集龙川、长乐(今五华)、永安(...

  • 古代巾帼英雄人物名字及事迹
  •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 香港被割让的历史和回归的资料
  • 1860年,清朝再于第二次鸦片战争被英法联军打败,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割让交由英国管治。1898年,清朝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99年,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这三条不平等条约决定了今日香港的范围。1982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英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谈判。虽然《...

  • 巾帼英雄的故事简介
  • 故事简介: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军出祁山,攻打魏国。魏军统领司马懿与诸葛亮对峙于渭南。由于诸葛亮远道而来,利于急战,司马懿采取了相持战术。诸葛亮深知,这样相持下去,对蜀军是极为不利的,而发动强攻,魏军深沟高垒,很难取胜,可是又怎能甘心退兵?于是诸葛亮想出了一个很巧妙的办法:派人...

  • 博尔济吉特氏出了几位皇后?
  • 1、孝端文皇后 孝端文皇后(1599年5月31日-1649年5月28日),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清朝开国皇帝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皇后。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和敏惠恭和元妃海兰珠的姑姑。清朝首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册封)。首位皇太后。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后金逐渐重视与蒙古的联盟,...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联系邮箱:god-loveme●163.com(把●换成@)
    Copyright© 老练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