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作者&来源:英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2025-10-30
~

创作背景

1、时代背景

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

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作者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

《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虽然都是在追忆往事,但也是“借题发挥”,影射、讥讽当时的社会现实。

2、写作时

间《朝花夕拾》作于1926年2月至11月,共10篇。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曾先后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5月成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并作了《小引》,7月又写了《后记》,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印行。

扩展资料

1926年2月至11月,因“思乡的蛊惑”,记忆时时“闪烁”,鲁迅便“从记忆里抄出来”十篇文章,总题为《旧事重提》,分篇依次刊载于《莽原》杂志。这些回忆性的散文以鲁迅的童年和青年的生活轨迹为依据记述人事,虽然各篇独立成文。

但是内容集中,内有脉络呼应,似有整体创作构思和计划,不仅相对完整地回顾了鲁迅自己二十年间的生活道路和经历,也被认为是清末民初江浙一带的生活风俗画面的描画。

1927年鲁迅将其结集,添加《小引》和《后记》并更名为“朝花夕拾”,次年九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鲁迅在《小引》中说: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一九二七年五月一日,鲁迅于广州白云楼记) 。

这段话算是对文集名字的解释,忆旧述往之意也,而且从“旧事重提”变为“朝花夕拾”,文辞、意象、感情都更温柔,与这部作品从容平和、宁静的笔触风致亦颇相符合。

不过,好比诗人之用典,画家之图式,鲁迅采用夕拾“朝花”这种意象和联想方式还另有一番故事和来历,与20年前他留学日本时所吸取的18世纪后期德国民族主义文化思潮大有关系,然而因其遥远、亦因观念的习焉不察而鲜为研究者所发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花夕拾



  • 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
  • 该作品写作背景介绍: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作者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

  • 朝花夕拾作者及写作背景
  • 创作背景: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呆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

  • 朝花夕拾写作背景是什么?
  • 写作背景: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

  • 朝花夕拾写作背景
  • 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作者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虽然都是在追忆往事,但也是“借题发挥”,影射、讥讽当时的社会现实。2、此文集...

  • 《朝花夕拾》的写作文学背景
  •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锁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朝花夕拾》于1927年出版。 3. 求《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 《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也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朝花夕拾创作背景及原因
  • 朝花夕拾创作背景及原因如下:创作背景: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

  • 《朝花夕拾》的背景是什么时候?
  • 鲁迅先生的写作背景是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故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

  • 朝花夕拾写作背景
  • 展示了现实中的困境和痛苦,同时也寄托了他对于社会进步和人民解放的理想。综上所述,鲁迅写作《朝花夕拾》的背景是中国社会的动荡、自身的个人经历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批判。这部作品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探讨,展现了一个真实而残酷的社会形象,同时也表达了鲁迅对于社会进步和人民解放的追求。

  • 朝花夕拾写作背景
  • 《朝花夕拾》这部作品由鲁迅在1926年2月创作,直至11月完成。随后在1927年7月11日,他又撰写了《后记》。最初,《朝花夕拾》以《旧事重提》为总题,在《莽原》半月刊上陆续发表。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整理并添加了《小引》和《后记》后,于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作为《未名新集》之一。19...

  • 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
  • 创作背景 1、时代背景 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作者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联系邮箱:god-loveme●163.com(把●换成@)
    Copyright© 老练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