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曾经把各个省份的名字改成了什么样?

作者&来源:偶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2025-10-14
~

清朝从1644年入关以后,经历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靖等皇帝,在国内的统治可以说还是非常稳固的。虽然当中的起义不断地爆发,但是由于兵权基本都掌握在清朝皇室手中,所以并不能动摇他们的根本统治。即便是1840年后列强入侵,由于清朝善于与列强“交易”,所以也未伤及根本。



即便是在1840年以后的一段时间之内,也没有人敢于直接讨论清朝本身的问题,更没有士大夫敢于提出反对清朝的腐朽统治的问题,直到一个书生落榜之后。这个书生就是洪秀全了,他考了很多次,都没考中,这一次再一次的落榜终于让他忍无可忍了。他愤怒地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龙潜海角恐惊天,

暂且偷闲跃在渊;

等待风云齐聚会,

飞腾六合定乾坤。”

洪秀全于1851年建立了太平天国,这个短暂的农民政权虽然只在中国的历史上存在了13年,但是对于清朝的历史,乃至于中国的历史都是具有极其巨大的影响的。正是由于太平天国的出现,清朝的兵权开始从清朝皇室的手上转移到了清朝士大夫的手上,这也正是后来维新变法乃至于革命发生的前提。孙中山这样评价洪秀全:

“朱元璋、洪秀全各起自布衣,提三尺剑,驱逐异胡,即位于南京。朱明不数年,奄有汉家故土,传世数百,而皇祀弗衰;洪朝不十馀年,及身而亡。无识者特唱种种谬说,是朱非洪,是盖以成功论豪杰也”



在孙中山看来,洪秀全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是与朱元璋的地位是一样的。如果单从推翻清朝的统治这方面来说,其实洪秀全的地位确实能够与朱元璋一定程度的相提并论的。但是洪秀全毕竟最后还是失败了,他的个人能力与朱元璋相差还是很大的。光是他给各省取的名字,就一个比一个搞笑,这也看出了他的战略和文化上的短视。

首先,相比朱元璋来说,洪秀全的文化素养是要低很多的。很多人把朱元璋塑造成一个暴躁、残忍、而且没有文化的农民和土匪形象,其实不然。朱元璋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有文化眼光的人,他虽然出生贫寒,但是却一直努力学习文化,向刘基、宋濂学,自学,到了后来,他可以说是一个华夏文化的大宗师了,比如他注解的《道德经》,就比许多文人好得多。

而洪秀全虽然在看待当时天下的矛盾上面抓住了关键,但是在文化上面,他却是比较短视的。为了给自己营造威望,为了集聚大量的民心、民情,他选择了引用基督教的理论,就这一点来说,他比“逆取顺守”的武王伐纣、商汤伐桀就差了无数个档次,比朱元璋伐元朝也差了许多。

虽然红巾军一开始也是以白莲教的名义组织起来的,但是到了朱元璋手上的时候,他几乎不怎么提白莲教的事了。而洪秀全另外一个文化短视则体现在他通过“拜上帝教”以“出马仙”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威,具体来说就是欺骗部下自己被“天神”附体,这种办法在民间称为“出马仙”。



“出马仙”直接导致了他后来不久就被东王杨秀清以“出马仙”的方式架空,并基本夺走了权力。而这更是最终导致了后来太平天国内部的大乱斗,先是洪秀全设计杀杨秀清,接着又与其他天国肱骨发生矛盾,太平天国的势力大减。怪不得曾经秘密幽会了洪秀全的左宗棠最终得出了洪秀全难以成就大事的结论。

战略上的短视则体现为,当时的洪秀全没能够抓住士大夫的支持。其实战略短视本身就是由于文化短视造成的,因为洪秀全选择了以拜上帝教的名义起兵,导致了他失去了士大夫的支持。当时的士大夫阶层其实也很想推翻清朝统治,就比如前文所提的秘密会见洪秀全的左宗棠,他们也希望恢复到中国的传统政治面貌。

但是洪秀全的“拜上帝教”最终把他们逼向了清朝的一面。按他们的话来说,这个时候中华已经灭亡了,再也不能被洪秀全他们这样低劣的文化设计师把中国也搞灭亡了,所以他们选择与清朝一起打击太平天国。试想,如果洪秀全争取到左宗棠的支持,并进一步吸收其他在清廷的一些士大夫,在当时推翻清朝是有很大的可能的。



但是他弄得拜上帝教,天生的就是与当时士大夫所信仰的儒教所违背的,《左传》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洪秀全居然去信仰一个外国人,怎么能够跟他合作呢?与他合作将置炎黄于何地?将置周文武于何地?将置大成至圣先师于何地?所以洪秀全迎来了曾国藩等人的强烈反对。

由于文化上的短视,太平天国给当时各省改的名字也比较搞笑,不像是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朝代改的名字那么古风古韵,看看这其中有没有你的家乡吧。太平天国给江南省,即太平天国都城南京所在地附近的一个省,改名为“天京省”。这个还是比较好理解的,因为南京叫天京,所以南京所在的省叫天京省。

而浙江省,则被太平天国改成了“浙江天省”,估计太平天国是想体现自己的治下是天国,所以在省名前面加了个“天”,但是这个名字就把“天”给俗化了。山东、山西则更是奇葩,它俩被太平天国改成了“珊”东、西省,不知道他们这是在避讳啥?避讳“冯云山”吗?这就真的有点儿搞笑了。



另外太平天国还把山东小部分地区改成了罪隶省,这是说等待北边清朝统治的省自己来服罪吗?黑龙江省则被改成了“乌隆江”,这个“黑”改成“乌”,“龙”改成“隆”,真的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其他的像湖南湖北等省倒是躲过一劫,没有被天国大手一挥改出个哭笑不得的奇葩名字。

一个朝代的文化高度决定了这个朝代的历史高度和历史命运,如此瞎改名字的太平天国后来不久就灭亡了。






  • 太平天国曾给各省改名,名字一个比一个精彩,看看你的老家叫什么呢?
  • 但是改得最多的还是离清朝最近的省区了,将天津省改成了“添津”,这也是有对抗清朝的意思。还有很多省份都被太平天国统治者改了名字,有些是直接根据他们的个人喜好随意改动的,比如把带江的改成姜,浙江改成浙姜等等,这一通乱改下来,估计他们自己都弄混了。在太平天国统治时期,很多省份都更改了自己原有的名称

  • 太平天国曾给各省改名,名字一个比一个搞笑,有你的家乡吗?
  • 洪秀全多次不中,一气之下决定不再做一名儒生了,把家中孔子牌位换成了上帝,还开始宣传《圣经》,呼吁按照基督教的教义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新世界,在西方列强压迫清朝的背景下,洪秀全一呼百应。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发动了金田起义,建立国号太平天国,自称为天王,在太平军攻占...

  • 太平天国占领长江以南后,是如何划分省份的,为何划分的省份这么...
  • 二是洪秀全等领导太平天国的人就没有几个文化水平高的人,自然起名随心,大部分省份都是谐音字,或者因为避讳某个王的名字改名,像这种改动时常发生。太平天国时期行省的划分:清朝的行政区划分是“省、府、道、县”四级,而太平天国则是将其改成了三级制,分别是省、郡、县。还将原来的十八个省份改...

  • 太平天国为何改了那么多省名?
  • 修改地名 就比如,太平天国在建立政权之后,就曾经下令修改中国各个省份的名字。名称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可谓是名片,其作用不言而喻,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就能让人对这个地方好感倍增。如果说太平天国修改的地名,是有文化底蕴的优美名字也就算了,可为了避讳统治者的名字,他们索性将这些省份名字乱改一通,...

  • 洪秀全曾给各省大改名,名字一个比一个搞笑,看看你在的地方叫啥?
  • 它就曾改过好多次的名字:金陵,建业,建康,石头城,南京,应天,天京等。222年,孙权坐上了龙椅,后来就把国都定在了建业。再后来的东晋、宋、齐、梁、陈也均以南京为都。明初,朱元璋、朱允炆也都在那里坐镇;甚至到了太平天国运动时也以此地为都。只不过这金陵在各个时期名字被改了很多次。历史...

  • 太平天国行政区划中有哪些省份的数量和名称有争议?
  • 太平天国行政区划中有争议的省份数量和名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省份数量争议:太平天国文献中提及的省份数量与干王洪仁玕提出的设想存在不一致。洪仁玕曾计划将天下划分为二十一个省,但太平天国实际记录的省份数量远超过这个数字。具体省份名称争议:江南省:作为天京省的前身,其辖区和地位在太平天国历史中具有...

  • 太平天国的疆域
  • 洪仁玕还曾宣布,太平天国将在江南省设十二郡,其他省每省设十一郡,但这一构想脱离实际,没有、也不可能得到落实 。太平天国文献中提到过的省份分别是: 名称 首府 备注 江南省 首府为天京 又称天京省,今南京周边地区。 安徽省 首府为安庆  江西省 首府为九江  湖北省 首...

  • 在太平天国时期曾经把各个省份的名字改成了什么?
  • 另外,太平天国把山东的一小部分改成了罪隶省,意思是等北方清朝统治的省认罪?把改成了“乌隆江”,把这个“黑”改成了“乌”,把“龙”改成了“龙”。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其他省份,如湖南和湖 北,都躲过了一劫,并没有被改成一个陌生的名字,哭笑不得地一挥手。一个朝代的文化高度决定...

  • 太平天国大改各地省名,为何后来全没保留?
  • ”但洪仁轩的规矩明显上了头。为了避讳,太平军攻下的许多省份被迫改名。比如山东山西两省,省名就犯了南王冯云山的忌讳,无奈将名称改为“珊东”“珊西”。早先山东意为太行山以东,突然改为“珊东”是个什么意思?与之类似的还有云南,云南更名“芸南&...

  • 为何太平天国大改各地省名,后来全没保留?
  • 据说太平天国有着十分明显的等级制度,虽然以前经常说没有规矩是办不成事情的,但是洪仁轩所谓的规矩确实是有些过头了,大概是想要避讳一些东西,很多打下的省份都要求被改名字,就像是山东和山西这两个省份,为了避讳,就只能他们改成了珊东还有珊西。我只想笑笑。再有,就是把云南改成芸南,咱也不...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联系邮箱:god-loveme●163.com(把●换成@)
    Copyright© 老练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