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这句话字面上...

作者&来源:关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2025-10-14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句谒语是什么意思?~

宣化上人---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这个释迦牟尼佛,听见须菩提这样一说,于是乎就给他说偈言了。这个偈言,就是下边的四句偈,这个所说的“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四句偈,前几天这个果和来问我,现在我跟你清楚一点的讲,你要记得。这个“若以色见我”;以这个三十二相来见如来,这就是“以色见”。以这个四辩,八音,佛有八种的美妙音声,来见如来的话,“是人行邪道”:这个人哪,他怎么叫邪道呢?“邪道”,就是落于有边了;落于有边就是,不是中道;不是中道,所以就不能见如来。

  这个《华严经》上说:“应化非真佛。”应身和化身,这不是真佛。那么这三十二相都是属于应化身的,并不是佛的法身;不是法身,所以,你要以三十二相这个有形有相的来见我,这就叫“以色见我。”以这个有形相的、有色相的来见我。“以音声求我”,以这个寻声,寻这个声音,找这个佛的声音,来见佛,来求佛。“是人行邪道”,这个人是著到这个相上了,是一种有为法,所以“不能见如来。”因为不合乎中道,所以就不能见如来。如来是中道,不偏于空,不落于有;不落于断见,也不落于常见。你这个邪道就是,不是落于断见就是落于常见了。断常二见:断见就是灭了,断灭相;常见就是不灭,永远不灭。但是这都是偏的,不是中道。所以这不是中道,你求如来的法身是无有是处的,是不可以的。

那么讲到这个地方,以前这目连想找佛的音声,看看佛的音声,到甚么地方是个边际。他就用他的神通,向东方去找佛的音声。过了千万亿佛土那么远,比现在打入太空的火箭,还远成万万倍。但是跑到这么远去,听到佛说法的声音,还是犹如在目前,就像在他耳朵旁边和他讲话一样的。所以找佛声音的边际,是找不到的,不知道佛的声音出去多远。那么所以“以音声来求我。是人行邪道。”这个人,所行的不是中道,是邪道。“不能见如来”,永远都见不着如来的法身的。

就是说不能以形象、声音等见到如来。如果以为佛可以通过形象、声音见到的,那就是邪道,不能见到如来。

佛说众生都有佛性,最终都要成佛。众生不是身体、思想、声音等生生灭灭之物。否则身体、声音消亡了,众生就消亡了,拿什么成佛。

金刚经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名真菩萨。
众生都是佛性,见到“我”“他人”“众生”“长寿者”都是佛性,不是身体、声音等生灭之物。

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见到种种万物中的佛性,就是见到如来了。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的含义是妄想执著想要看到佛的样子、听到佛的声音,这是世人错误的法门,执著于外相,心外求法,是不能真正见到佛的。只有放下妄想执著,向内心求佛法,才能明心见性,终成正果。

这段经文看似有些深奥,实则包含了简单的修佛修心的法门,给我们的启示如下:

(1)本心空灵,放下妄想执著、放下贪欲,一心向善,自然就能明心见性,成就佛业精华。每一个世人苦苦追求的佛法,不应该是寺庙里那尊佛像,而是自己内心深处的那颗佛心。心若顿悟,佛法功成。

(2)佛法的力量不是让你的金钱有多富有,也不是让你长命万岁,心的乐土,才是佛国家园。一切外相不必妄想执著,更不要强求奢求,还原自己原来空性的心灵,随缘看待世间万物万事,平静心、慈悲心,才是快乐的心。

扩展资料: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出自《金刚经》,即《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经》在印度有唯识家(无著、世亲)的论释。传入中国,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它的重心有以下几个:

(1)佛和法的并重

早期佛教视舍利塔为佛,从下品到上品般若却宁取般若经不取舍利塔(重法)。而《金刚经》是重法又重佛(塔)的.

(2)着重“利他”的菩萨行

般若的原义,菩萨行重於自行,意思是有利于别人,与舍己为人有些许相像的地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刚经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以见如来。”的意思是:仅凭样貌长的像如来,或仅凭说的是如来说过的法,也就是不凭全面圆满的考证,只凭在个别条件相同时就确定如来的办法,不是正确的办法,这样会导致错认如来的!

含义是一定要把如来所具有的特征了知圆满,这样才不会上那些假如来的当!
另外,在认识上一但出现不圆满,认识必定会落入片面,而片面就会引发误解,由误解指导下的行为必然执着,就象把鬼子误认成八路,谁说不应该就会跟谁急,这一急就是执着!

色看得见摸得著的是东西,也就是物质,要是拿著物质来见我,或者说贿赂我。声音就是话语,要是以花言巧语来祈求我,这些做法都是人世间的邪门歪道,是不能见到如来的。金刚经又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也如电,应作如是观。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意思就是你用贡品去打动佛,各种仪式,各种恳求语言,让佛帮你实现愿望,都是见不到佛法,见不到佛,见不到真理的。
佛已经在佛经中,把真理,世界的基本原理,阐述得非常清楚。只要你按佛经中的方法去做,就能往生极乐,而不应该去求佛,佛是不会帮你往生极乐的。
佛经明确的反对给佛塑像,膜拜佛。佛希望的是大家用行动去践行佛法。和尚们却偏要塑像膜拜,违背了佛的本意。

佛,是无上的大智慧。佛教,则是打着佛的旗号,做些佛经上不让做的事,邪教耳。
向佛学习,佛经就行,无需佛教

这个是金刚经上的一首四句偈颂,在于破除众生在相上的执着。佛祖于菩提树下证道时,说了一句话道破天机的花:怪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所以只要放下妄想执着,背尘合觉,就能回归本来面貌,本来就是佛啊。所以说在六识的范畴寻求成就佛道,执着于外相,心外求法,是不能成就的。学佛就是修心,佛法需向心内求。
说简单点就是不要只会用眼睛或者耳朵或者其他的几感去感受理解佛法,要用心去看待,去理解。

  •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是什么意思?
  • “若以色见我。以音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的意思是色即是眼睛所能看见的物质,这里的音声也是指人耳所能听见的声音,这里都是指三维空间所能见到和听到,而佛菩萨是更高维次空间的生命,是无来无去,无处不在的。简单讲就是指不应该以凡夫俗子现有的感知能力去定义佛菩萨。

  • 般若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者,何以故念...
  • 阿弥陀佛经中提到,如果以色见佛,以音声求佛,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那么,如何解释念阿弥陀佛往生净土,得见如来呢?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色见”和“音声求”是指依赖感官经验来认识佛,这种方法是错误的,因为它不能真正接触到佛的本质。而念佛,是指通过忆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以及念佛的功德和...

  •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这句话字面上是什么意思...
  • 佛说众生都有佛性,最终都要成佛。众生不是身体、思想、声音等生生灭灭之物。否则身体、声音消亡了,众生就消亡了,拿什么成佛。金刚经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名真菩萨。众生都是佛性,见到“我”“他人”“众生”“长寿者”都是佛性,不是身体、声音等生灭之物。见诸相非相,...

  • 《金刚般若波罗密》中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
  • 通达性空方为真:真正见到佛,需要通过内心的通达,理解性空之理。性空并非否定存在,而是认识到一切事物的本质是空,即无固定自性。当人们深入理解性空,就能超越表相,见到佛的本质。智慧之眼洞察:在寻求佛的真谛时,应以智慧之眼洞察一切,不被外在的形相或声音所迷惑。通过深入理解和实践佛法,...

  • “若以色见我,以见如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若要理解“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句话的含义,关键在于理解其深层的修心哲学。它揭示了世人常犯的错误,即试图通过外在形象或声音去追寻佛法,而非直指内心。真正的佛法不在佛像或声音中,而在我们内心的觉悟和修行上。以下是这段经文带给我们的启示:首先,佛法的核心...

  • 金刚经的精髓就这四句话
  • 第二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教导我们应放下对自我和外在事物的执着,只有在心灵无所挂碍时,才能洞察事物的本质。第三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提醒我们如来是无法通过感官所及的外在形式来寻找的,它超越了形式和概念,是无形无相的存在。最后,"凡所有相,皆是...

  • 佛教里说的四句融通福德叹无穷的四句是什么
  • 1.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2.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这两句偈语表达了佛教中的“空性”观念,即一切现象都是没有固定实体的,认识到这一点可以接近对佛的理解。另外,还有其他两种常见的解释:3.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四句意味着,如果以形象或声音来...

  • 《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 告诉你不要以相见佛,空掉你执著以相、声音去寻佛的心。世间的一切皆是生生灭灭的、暂起幻有的流动的虚相,缘起缘灭的。不能以相见如来。我们每个人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即本来面目。所以我们要修回本来面目才是正道。愿受益。

  • 佛经展示出真身的句子
  • 佛经中展示出真身相关的核心句子主要有以下两句,分别从不同角度阐释了真身的本质与见地方法:1.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此句出自《金刚经》,直接否定了通过感官(视觉、听觉)接触佛陀外在形象或声音来“见真身”的可能性。“色”指物质形态,“音声”指语言、声音...

  • 求解“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含义?
  • 若以色量我,以音声寻我,欲贪所执持,彼不能知我。若于内了知,于外不能见,由内果观察,彼音声所引。若于内无知,于外而能见,由外果观察,亦音声所引。若于内无知,于外不能见,彼普障愚夫,亦音声所引。这是「知见如来」,这个「知见如来」,你能知见如来吗?按这个意思看来...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联系邮箱:god-loveme●163.com(把●换成@)
    Copyright© 老练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