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曾经都把每个省份的名字改成什么了?

作者&来源:壬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2025-10-14
~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起义本来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一个有利于农民的新国度,但是事实上由于其领导者本身的愚昧,造成了背离初衷的结果。

太平天国执行国家统治时,沿袭了封建旧王朝的制度,其中对于“避讳”制度进行了“发扬”。从前古代的人们,只需要避帝王讳,到了太平天国时期,臣民要避“天帝”的名讳,因此太平天国的领袖只称“天王”,并没有“皇帝”。


“王”成了最为尊贵的封号,洪秀全本来名叫洪火秀,后来为避上帝“邪火华(“耶和华”当时的音译)”的名讳,改名“洪秀”,后来又叫“洪秀全”。从此在太平天国占领地区,姓“王”的人家,按规定要被改姓“黄”。

除了天王的名讳在避,东、西、南、北、四王的名讳也要避,最后发展到连各个省份的名字也得避王的名讳。因为“七千岁”冯云山的名字带“山”,于是山西变成了“珊西”。因为洪秀全等人不喜欢天津的人,结果把直隶改名为“罪隶”,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一、太平天国的避讳

有人说,太平天国之所以失败,就在于太早“称王”了。起义只是打下了半壁江山,还没有取得完全胜利,就开始进行政治斗争了。杨秀清野心太大,权欲太重,结果被韦昌辉杀死。石达开为杨秀清报仇,又杀了韦昌辉。结果搞得队伍四分五裂。


最后石达开带队出走,落了单,被清兵捉住活剐。让今天读史的人看完,无不掩卷叹息。农民起义为什么就不能成功?因为领导人缺乏知识。从避讳的这个问题上来看,就能看出端倪。

从前明太祖朱元璋当皇帝,自己姓朱,却并不禁止天下人民食用猪肉。因为考虑到避皇帝名讳带来的不便,于是他让自己的儿子、后人起了一堆带五行偏旁的名字。而在秦始皇之前,中国的君主都叫王,也没下令姓王的人改姓氏。但是洪秀全等人,却不懂得这个道理。

洪秀全受到西方宗教的影响,自己搞了一个非中非西的“教”出来,并且他是全盘否定中国儒道文化的。儒家的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前代的帝王内心未必服气,但是也知道必须尊重黎民。因为人民为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洪秀全是不懂的,他起义的原始动机,就是通过暴动把别人打下去,把自己捧成神。太平天国的运动,没有一个真正长远的奋斗目标。只是利用了当时民生的艰难,清王朝统治的黑暗,再假借西方教会的力量,其领导层重视的只是眼前的利益。

太平天国规定,洪秀全为“天王”,其余人只称“列王”,民间姓“王”的一律改姓为“黄”。天国臣民必须避洪秀全三字讳,而各王也要求底下人避自己的名讳。“上帝”两字也得避讳,凡人名中既不能带“帝”也不能带“上”。

让人生气的是,为了避“邪火华”的名号,他还颁行诏书,把“华夏”改成了“中夏”。由于洪秀全称“万岁”,杨秀清就要称“九千岁”,萧朝贵则称“八千岁”。杨、萧二人也觉得自己的名字贵不可言。


后来萧朝贵发现:比起人名,地理名词提起的频率更高。因此光让人来避讳还远远不够,地名也得避讳。于是,他就把“贵州”改名为“桂州”。由于广西简称桂,他们又把广西改为“桂福”,加以区别。

冯云山是太平天国的“七千岁”,因为名字中带有“山”字,于是他就要求山西、山东改名为“珊西”和“珊东”。而靠近清朝统治中心的直隶省,就被他们改称为“罪隶”了。

二、太平天国“避讳”为什么这么“乱”

太平天国的避讳制度兴起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萧朝贵提议,避“天父、天兄”的名讳,“但得称王,不得称帝,天父才是帝。”后来,这成为了洪秀全维系“一家之治”的一种政治工具。

但是,它执行一开始就比较混乱。由于太平军中人,都是贫苦农民,本来加入起义军,就是因为信了“拜上帝教”平等的那一套。所以他们从内心上,是非常抵触这种尊王避讳制度的。因此,这个制度,在太平天国的辖区,也并未得到全面的推行。


后来因为内部的迅速腐化,太平天国底层人员离心。洪秀全为了维系统治者的威严,强行用军令推行避讳制度。1861年,有两个青年替天王抄写经文,写错一个字,犯了洪秀全的名讳,没有经过审判立即处死。

发展到后面,为了骂咸丰,在写咸丰二字时,要给它们加上犬字旁。又规定“干支”用字也在避讳之列。太平天国后期封王上百,不知道为了避哪个王的讳,“癸亥”要写成“癸开”。不但在正式公文要这样写,在民间契约里也必须这样写,不然就是犯罪。

中国古代用干支纪年,计时,干支是非常重要的工具。结果被他一搅乱,历史的记录都成了一笔糊涂账。于是,遭到了不少人的抵制。实际上,许多义军部队并没有执行。

比如按照天国的规定,只有洪秀全能称天王,东南西北四大王称列王,不能单独称“王”。翼王石达开常年在外,不受管束,他的部下一律单独称他“王”,不带“翼”,并把他比成“龙”,撰写连篇累牍的文章,称他为“从龙天子”。


但是在天王管辖的地盘上,流毒却十分深。太平天国的李秀成被清政府逮捕后,坐在囚车中写自述。生怕得罪了清政府不得活命。这种情况下写的文章,很多字仍然用到了太平天国避讳。比如把“上”写成“尚”、“华”写成“花”或者“化”等等。

结语

果戈里说:你们在笑什么?你们在嘲笑自己。太平天国十几年血流漂杵,轰轰烈烈的起义。人性太真实,又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和目标,最终只不过是像没头苍蝇一样在乱撞。这些在一百多年后的人看来,就是闹剧一场。

未知我的家乡川渝,在当时被改名叫作什么,或许当初也有一个“王”替他改了名字吧,只是“天国”并没有留下多少文献,他们早已惨淡收场!你知道你所在的省当时被改成了什么吗?



曾经把山东省和山西省改为珊东省、珊西省,把云南省改成了芸南省,而贵州省改为了桂州省,还把广西省改名为桂福省。当然还有浙江省、江西省和新疆,改成了浙姜省、姜西省和新姜。

洪秀全曾把“南京”改为“天国京师”,把贵州改为“桂州省”,浙江、新疆和江西也被改为“浙姜”、“新姜”和“姜西”,云南被改为“芸南”,山东和山西被改成“珊东”“珊西”。

太平天国改省名,是为了避讳天王与东西南北和翼王的名讳。所以广西改名桂福省是因为是天国发源地,还算好,山东山西就成了珊东珊西,贵州成了桂州,江西新疆浙江就成了姜西新姜浙姜,云南就成了芸南等等

因为太平天国实行严格的上下等级制度,所以在太平天国所管辖领域内一律实行避讳制度。同样的,一些省份为了避太平天国早期六王的讳,也被迫改名。如当时太平天国的南王名为冯云山,为了避他的讳,便将山东、山西二省改为珊东省和珊西省,将云南省改为芸南省。 而贵州省则为了避西王萧朝贵的讳,改名为了“桂州省”。 而太平天国的骨干力量都是从广西出来的,为了给家乡争口气,他们便将广西改为了“桂福省”。 浙江、江西和新疆三省,不知是与太平天国哪位王的“江”字重了,所以这三个省也被改名为了浙姜、姜西和新姜 。

  • 太平天国为何改了那么多省名?
  • 凡事都有两面性,虽然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军,作战勇猛,常打胜仗,可这些农民大多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就连统治者们的文化水平,也参差不齐。所以,太平天国推行的有些政策,在如今看来真的是毫无逻辑,让人忍俊不禁。修改地名 就比如,太平天国在建立政权之后,就曾经下令修改中国各个省份的名字。名称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可谓是名片,其作用

  • 太平天国曾给各省改名,分别都由什么改成了什么呢?
  • 除了避讳之外,太平天国高层还根据个人喜好进行省份名字的修改。原本清朝的行政区划为“省、府、道、县”四级,但太平天国给改为了“省、郡、县”三级。当时天津归属于直隶省,归中央直接管辖。洪秀全认为此地的百姓被清政府洗了脑,都是罪人,所以在攻下天津后将此地改为了罪隶省...

  • 太平天国占领长江以南后,是如何划分省份的,为何划分的省份这么...
  • 二是洪秀全等领导太平天国的人就没有几个文化水平高的人,自然起名随心,大部分省份都是谐音字,或者因为避讳某个王的名字改名,像这种改动时常发生。太平天国时期行省的划分:清朝的行政区划分是“省、府、道、县”四级,而太平天国则是将其改成了三级制,分别是省、郡、县。还将原来的十八个省份改...

  • 太平天国曾给各省改名,名字一个比一个精彩,看看你的老家叫什么呢?
  • 但是改得最多的还是离清朝最近的省区了,将天津省改成了“添津”,这也是有对抗清朝的意思。还有很多省份都被太平天国统治者改了名字,有些是直接根据他们的个人喜好随意改动的,比如把带江的改成姜,浙江改成浙姜等等,这一通乱改下来,估计他们自己都弄混了。在太平天国统治时期,很多省份都更改了...

  • 太平天国曾给各省改名,名字一个比一个搞笑,有你的家乡吗?
  • 作为一个新的政权,洪秀全自然不愿意什么都沿用大清的法制,不仅建造新的货币,还颁布了太平天国的六大节日,1859年,洪秀全将正月十三日改为太兄升天节,纪念耶稣、二月初二为报爷节,报答上帝派洪秀全“斩蛇妖”。二月二十一日为登极节、三月初三为爷降节,七月二十七日为东王升天节、九月初九...

  • 太平天国更改的各地地名为什么最后全部都被废除了?
  • 太平天国等级制度分明,古人虽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洪仁轩的规矩明显上了头。为了避讳,太平军攻下的许多省份被迫改名。比如山东山西两省,省名就犯了南王冯云山的忌讳,无奈将名称改为“珊东”“珊西”。早先山东意为太行山以东,突然改为“珊东”是个什么意思?与之类似的还有云南,云南更名“...

  • 太平天国行政区划中有哪些省份的数量和名称有争议?
  • 迁善省:原名罪隶省,涵盖今日京津、河北、河南等地,名称的更改可能引发对原辖区范围的争议。桂州省:通常认为对应今天的贵州省,但“桂州”这一名称可能与广西的“桂林”等地名产生混淆,从而引发争议。避讳改名引发的争议:太平天国出于避讳目的,对许多省份进行了改名,如“珊东省”、“珊西省”等。

  • 洪秀全曾给各省大改名,名字一个比一个搞笑,看看你在的地方叫啥?
  • 它就曾改过好多次的名字:金陵,建业,建康,石头城,南京,应天,天京等。222年,孙权坐上了龙椅,后来就把国都定在了建业。再后来的东晋、宋、齐、梁、陈也均以南京为都。明初,朱元璋、朱允炆也都在那里坐镇;甚至到了太平天国运动时也以此地为都。只不过这金陵在各个时期名字被改了很多次。历史...

  • 为何太平天国大改各地省名,后来全没保留?
  • 据说太平天国有着十分明显的等级制度,虽然以前经常说没有规矩是办不成事情的,但是洪仁轩所谓的规矩确实是有些过头了,大概是想要避讳一些东西,很多打下的省份都要求被改名字,就像是山东和山西这两个省份,为了避讳,就只能他们改成了珊东还有珊西。我只想笑笑。再有,就是把云南改成芸南,咱也不...

  • 太平天国的奇葩省份,看看你家在哪里?
  • 反清执念:凡是清朝用过的地名,太平天国都进行了改动,哪怕只是同音字也不行,以表达其反清立场。分封制上瘾:为了笼络将领,太平天国后期疯狂封省,把县级单位都升级成省,导致省份数量激增,形成了“省份通货膨胀”的现象。互动时间 留言你的家乡,我来查它在太平天国时期的“魔改名称”!比如:南京人...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联系邮箱:god-loveme●163.com(把●换成@)
    Copyright© 老练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