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中《狗•猫•鼠》的读后感? 《朝花夕拾》中“狗.猫.鼠”的读后感
作者&来源:阴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2025-10-20
读后感应该是先读后感!!!
初读《朝花夕拾》不觉得这像一本名著,反而觉得像是一个朋友在与你闲聊家常,原来这才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 我正在读“无常”这一篇章时,也正好是全书的一半,这“无常”与之前“五猖会”上的塘报、高照、高跷、抬阁、马头等,一定是鲁迅爱看的,不然怎么会写得这样细呢!从此看来鲁迅小时一定也很贪玩,不过这里主要还是反映了鲁迅思想中恋乡的一面。 再往前看《二十四孝图》还真让人摸不着头脑,只是觉得这篇文章一定还有深层含意,看来我还得慢慢的渗透一下,才能得出结论。 说起《 狗、猫、鼠》 和《 阿长与〈山海经〉》可是我在这半本书最感兴趣的文章了。 一开始,看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就像是在听故事一样。文中的鲁迅可是把他仇猫的原因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说实在的我也挺讨厌猫的,也是因为它吃了不该吃的东西我最爱的红烧鱼。不过,如果当时的我把这件事记录了下来的话,就能和鲁迅先生媲美一下了,题目就叫做《我·猫·老鼠》。虽然我平时不太喜欢老鼠,但看了这篇文章,突然觉得其实有只“隐鼠”也不错啊!可当我看到阿长踩死“隐鼠”的那一段时,感觉真有点气愤,同时也为鲁迅失去“隐鼠”而感到惋惜。更感觉阿长真坏,不仅踩死了可爱的“隐鼠”,还把罪祸强加在了猫的身上,使鲁迅错怪了猫。 从看了《阿长与》开始,如今我已不记恨她了。在《阿长与》中的她,虽然多嘴,礼节多,但是她爽直、淳朴、又能帮鲁迅买《山海经》,人品也是不错的。
《狗·猫·鼠》是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在表面上主要通过对狗、猫、鼠的痛恨来表达作者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实质上是作者通过这这篇文章来表达对那些“正人君子”的憎恶,同时也隐晦地揭示了这些人背后所代表的“反动”和“封建”的思想。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狗、猫、鼠的痛恨和厌恶溢于言表。对于狗,作者将其比喻为“势利眼”的形象,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憎恶。对于猫,作者则将其描绘成为“尽情折磨”弱者的形象,对于这种行为同样也是深恶痛绝。而对于鼠,虽然表面上看似被赋予了积极的意义,但实际上仍是对于那些伪君子的讽刺,隐晦地表达了对其的反感。
个人而言,我非常赞同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表达的观点。尤其是对于那些伪君子,他们总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评判他人,以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衡量别人,这种行为是非常令人不齿的。同时,鲁迅先生通过这篇文章,也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反封建”和“追求真理”的重要性。
然而,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也产生了一些疑虑。例如,对于那些在当时社会环境中被普遍认同的行为和观念,我们是否也应该去挑战和反对?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是否也应该像鲁迅先生一样,勇于对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发起挑战?我认为这是我们在阅读这篇文章时需要思考的问题。
总的来说,《狗·猫·鼠》这篇文章让我对鲁迅先生的思想和观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社会问题和道德标准的思考。虽然这篇文章并非为我而写,但我仍然能够从中获得许多启示和感悟。
《狗猫鼠》文中透过描述猫、狗及隐鼠的一些性情等事例的描述,来比喻人际关系。鲁迅先生以简洁的语言,细致的描述,生动的比喻,把猫与狗、鼠之间的敌对关系委婉地表达出来。这篇文章处处充斥着鲁迅先生对猫残忍态度的厌恶,对隐鼠的可怜,对狗的忠诚。鲁迅先生还引用了狗猫结仇来说明当时社会中的腐败,嘲讽那些无中生有的言论。这令我想起了当今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以及被贬低的正义。
初读了《朝花夕拾》不觉得像一本名著,反而觉的像是一个朋友在与你闲聊家常,原来这才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