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Ⅰ热点话题:关于家国情怀的作文素材(金句+事例+范文)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鲁迅这句话表达了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要勇于担当,成为照亮前行的光。
殷殷之情俱系华夏,寸寸丹心皆为家国。——《人民日报》此句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感,每一份心意都牵挂着祖国。
时代的考题已经列出,我们的答卷正在写就。——《人民日报》这句话激励人们面对时代的挑战,要勇于书写自己的答卷。
人生乐章里,爱国是最动人的音符;逐梦征程上,报国是最鲜艳的色彩。这句话强调了爱国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报国是追梦路上的鲜明底色。
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余光中此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坚定信念和民族意志的永恒向前。
无论是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还是崇山沃野,大江大河,我站立的地方,就是我温暖的国。——央视《你好生活》这句话让人感受到无论身处何地,都心系祖国,祖国就是我们的温暖港湾。
先烈们的抗战家书透过先烈们的抗战家书,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他们以血肉之躯捍卫民族尊严的拳拳之心。吉鸿昌“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的壮怀,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无畏,张自忠“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的坚毅,都是爱国情和爱国志的体现。
张伯苓的“爱国三问”1935年,南开大学张伯苓校长用“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三问,鼓励青年人奋发图强,体现了强烈的家国情怀。
董存瑞与陈祥榕忆往昔,董存瑞高擎火红心,于战场视死如归,舍身炸碉堡;观今朝,陈祥榕胸怀爱国志,在边界奋力反击,捐躯卫疆土。他们的事迹激励着后人。
古代先贤的家国情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道义,张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抱负志向,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都体现了心怀天下、心忧家国的精神追求。
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文天祥组织义军抗元入侵,英勇奋战,不幸被捕后,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临刑前文天祥跪拜南方,引颈就刑,从容就义,年仅47岁。他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千古流芳。
李四光的爱国情怀孙中山先生送给青少年时期的李四光“努力向学,蔚为国用”八个字,李四光用一生践行。在海外学成的他回到祖国,怀着惟图国强,不谋己荣的爱国情怀,投身中国地质学科以及现代化建设。
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伟人曾言:“愿以寸心报山河,我辈岂是蓬蒿人。”泱泱华夏,从来不缺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青年一代是国家之脊梁,时代之脉搏,我们更应将赤诚爱国之情,铮铮强国之志,坚定报国之行,融入到祖国发展的事业中,振兴中华,不负韶华。
怀揣赤诚的爱国之情,是无数仁人志士的选择。屈原的“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孙中山说“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从古到今,无数的中华儿女怀揣赤诚的爱国之情,让中华之魂生生不息。这份流淌于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始终是中华民族行稳致远的精神支柱。
践行铮铮的强国之志,是无数新中国人的责任。“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放弃外国优越生活条件,历尽千难万阻回到祖国,践行着“今后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的强国之志;“核盾功勋”林俊德长期隐姓埋名,扎根戈壁大漠52年,潜心铸造大国重器,践行“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核试验”的强国之志;“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从壮年到暮年,用23年时间里克服了无数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铸就国之重器,践行“别人都有自己的大设备,我们没有,我挺想试一试”的强国之志……在一代代青年的成长历程中,无数科技工作者的强国之志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笃行坚定的报国之行,更显新时代青年的风采。“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是年轻航天工作者的抱负;“宁死不让祖国的领土少一寸”,这是卫国戍边战士的英姿;“白衣铠甲,逆行出征”,这是青年医护人员的担当;“乡村振兴,青年先行”,这是大学生支教群体的行动……从科技强国到戍边卫国,从抗击疫情到乡村振兴,无处不在的是广大青年奋斗的身影。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更要笃行坚定的报国之行,以奋斗姿态和饱满精神,战胜艰难险阻,去实现梦想,拼得无悔青春。
仰望历史的天空,家国情怀熠熠生辉;跨越时间的长河,家国情怀绵绵不断。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青年一代的个人发展与民族复兴始终同频共振,让我们以赤诚爱国情,铮铮强国志,坚定报国行,向着建设美好中国的目标砥砺前行。
(注:图片为示意,实际使用时可根据需要替换或删除。)